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中医证治重点研究室,其前身为“中医脑病研究室”,创建于1985年,1996年3月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重点研究室,王永炎院士、孙塑伦教授曾任研究室主任;2007年更名为“脑病中医证治研究室”,再次获批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高颖教授任研究室主任。
研究室研究领域及方向为:(1)脑病证候学及诊断标准;(2)脑病辨证论治方法与方案优化;(3)脑髓理论及其生物学基础研究。
研究室长期保持稳定的研究方向。在王永炎院士提出的“毒损脑络”病机学说基础上,形成“病络与毒损络脉”理论,指导脑系疾病临床实践与新药研发;提出“证候要素,应证组合,病证结合,方证相应”辨证论治方法体系,指导临床诊疗;依托国家“973计划”,研制了中风病证候诊断、评价量表,构建了病证结合评价体系并推广应用。
自“七五”攻关至今,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重大项目,围绕中风病的中医治疗方案进行研究,不断优化诊疗方案。创立了化痰通腑、解毒通络、破血化瘀、扶正护脑等治疗法则,研发中风病系列方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创立以清开灵注射液为代表的清热解毒法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新疗法,将中医药干预时点前移,优化了中风病全程适时干预方案;建立了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平台,中西医联合开展脑卒中的中医药治疗研究,与天坛医院共同牵头制定了《脑梗死、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基于中医“形神一体”整体观建立中风病康复技术方案及血管性认知障碍社区筛查技术,开发了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中药新药。建立了神经系统常见病与难治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平台,开展了中医药治疗偏头痛、多发性硬化等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凸显了中医药的疗效优势。
研究室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和临床需求,不断总结中医药诊疗优势与特色,促进成果转化应用。于2019年4月,正式成立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脑病研究院,更好地促进研究室的建设。成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风病防治协同创新共同体,由中医脑病研究院牵头建立中国中风病中医药注册登记平台(2021XS-001),组织多中心参与,针对中国中风病患者区域特征建立中医药防治方案。
机构负责人:高颖
联系人:许颖智
邮箱:1020735456@qq.com
电话:010-84013209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胡同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