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科研平台  >  科研基地

神经变性病中医药防治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来源: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01日

神经变性病中医药防治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立于2014年,以神经变性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主要包括AD、PD等神经变性病的早期诊断、中医药治疗及预防研究。基地通过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加拿大马克马斯特大学、澳大利亚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等的合作研究,将AD、PD的中医证候诊断、评价与国际最新的临床诊断、疗效评价相结合,形成适用于AD、PD临床诊疗及中药新药研发的应用平台,对提升我国神经变性病领域的诊疗服务水平和中药新药研发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基地近年开展的主要工作:(1)AD及相关变性疾病的共性分子机制研究,如Aβ病理特征及其致病机制,TDP-43与额颞叶变性亚型的关系;(2)引进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技术并中国化,开发北京版阿尔茨海默病操作性诊断标准;(3)针对临床试验需求,开发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国痴呆诊疗指南等;(4)引进国外AD模型等技术,验证金思维复方及其制剂治疗AD的作用机制;(5)针对中医证候的核心问题,制定痴呆证候分型量表,经与神经网络关联分析,明确证候的分子机制。

近年,基地牵头制订了国内多部神经认知障碍指南,包括《适用于中国人群的阿尔茨海默病筛查和诊断框架》(2019)、《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诊疗指南(2020年版)》等;应用脑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技术,探讨AD患者脑血流变化特点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等。邀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脑功能单元认知心理专家进行了关于痴呆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研究,建立了中文版日常生活能力的常模值,并发表了SCI论文3篇;选派博士研究生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习、与德国哥廷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培育了2项国家级课题及8项省部级课题,研究成果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及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等。


基地负责人:田金洲

联系人:倪敬年

邮箱:jingnian_ni@hotmail.com

电话:010-84011920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