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科研平台  >  科研基地

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来源: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01日

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是2002年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第一个开展中医药基础和应用基础科学研究的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围绕“病-证-方-药”的科学内涵,以防治重大疾病的战略需求为导向,经过二十余年积累沉淀,已经成为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国家级重点学科,逐步建立了心、脑、肾、肝、肿瘤、中药研发6个研究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诊疗方案循证优化;(2)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疗效特点及效应机制;(3)中医药防治内科重大疾病的药效物质及新药发现。

近5年研究成果:(1)牵头创建或主持修订的中风病、冠心病、痴呆、糖尿病肾病、慢乙肝的诊断和评价的量表、指南、标准等,连续多年被纳入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药监局颁布的行业标准或指导原则中。(2)创建了中医药循证研究“四证”方法学体系、循证目标成就评量中医临床个体化评价理论架构和方法体系,支持了多个中药大品种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再评价研究,获得了国际认可的高质量临床证据。(3)在诠释并创新中医药基础理论方面,传承了王永炎院士“毒损脑络”的病机理论;继承并创新了吕仁和国医大师“肾络微型癥瘕”理论体系;提出了冠心病“络风内动”理论,阐释了心主神明的科学内涵;提出了慢乙肝“正虚湿毒”的核心病机,证实了肝郁脾虚、肝胆湿热复合证的核心证候等。(4)创制研发的络风宁系列方、络风宁0号生物可吸收支架、补气通络颗粒、补肾化痰法专利方、保肾方等,已在冠心病、中风病、痴呆、糖尿病肾病等治疗中广泛应用,疗效显著。

上述相关研究成果共获国家级科技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6项;发明专利授权8项;立项国家级课题44项,省部级23项;在国内外核心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620余篇,被SCI收录文章260余篇,IF 5.0以上71篇。同时,实验室平台对各类企业及校外单位开放,协助10余家企业完成研究性课题20余项,主编或参编科技专著、教材19部,培养了一批创新型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杰青1名、万人计划1名、国家优青1名、万人青拔1名、岐黄学者4名、青年岐黄学者2名、北京市杰青1名、北京市青拔1名、北京市科技新星4名、校级杰青4名。


机构负责人:商洪才

联系人:商洪才

邮箱:shanghongcai@126.com

电话:010-84013190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胡同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