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科研平台  >  科研基地

中医内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来源: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01日

中医内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99年,2001年被北京市教委和科委联合认定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实验室聚焦内科重大疾病防治的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以解决临床疑难问题为导向,针对我国重大疾病的病因、病理和现代中医药治疗学开展系统性研究。

近5年研究成果:

(1)融合循证医学、生物信息学、基础研究多学科方法,理清稳心颗粒主要药效组分治疗心律失常的贡献度以及深层次的网络效应机制;创新性地阐释了基于多离子通道-非离子通道的中医药稳心合律的科学内涵;

(2)针对脑血管病急性期的关键环节,基于王永炎院士提出的“毒损脑络”病机学说,将中药干预时点前移至发病24小时内,创立早期治疗方案,形成全程辨治方案。制定国内国际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项,更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5项,发布中华中医药学会优势中成药临床应用共识2项。

(3)创建痴呆临床诊断、分期、辨证及疗效评价标准体系,实现痴呆诊断标准的中国化和证候辨识的定量化,研制临床试验指南、试验方案、研究报告等设计规范,痴呆临床分期和辨证方案以症状权重为依据的证候要素量表及其判断标准,提高了辨证的一致性。

(4)从“肾虚、络损、癥积”分期论治DKD,从肾脏衰老、固有细胞代谢失调、待降解产物堆积等角度阐明了其物质基础,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理论内涵。优选创制出保肾方、芪地糖肾颗粒、金蝉益肾通络方、肾炎防衰液等DKD各期处方,优化了DKD治疗方案。

(5)从部分传统中药如赤芍、元胡、豨莶草等发现了一批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低丰度成分,阐明了“低丰度成分-功效”的关联性,部分低丰度成分已作为先导化合物开展了成药性研究并实现了成果转化。该研究不但丰富了中药化学的内容,而且为中药药效物质的全面阐明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重点实验室逐渐形成了以心、脑、肾、肝、肿瘤等内科重大疾病为代表的若干个中医药创新研究团队,产出了一批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成果,培养了一批中医药优秀人才,成为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为全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方法技术保障,助力中医内科学成为促进国家医药卫生、科技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学科。


机构负责人:商洪才

联系人:李新龙

邮箱:dzmyykjclxl@126.com

电话:010-84012772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胡同5号